杭州市外出外来人口和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18:58:54   浏览:80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杭州市外出外来人口和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管理暂行办法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外出外来人口和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管理暂行办法 

杭政[1989]30号


正文:
(1989年5月1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加强对外出外来人口和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管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根据《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浙江省外出人口和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常住户口在本市、县(市)而离开本市、县(市)外出和常住户口不在本市、县(市)而从外地来本市、县(市)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以及个体工商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政府及其计划生育部门应将外出、外来人口和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地区、本单位计划生育管理范围,列入年度考核。公安、工商行政、交通管理、城乡建设、劳动、人事、卫生、民政等部门都应积极支持和配合计划生育部门搞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以保证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第四条 外出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外出前,必须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领取《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第五条 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加强对外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履行下列职责:1.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教育;2.落实“一胎上环,二胎结扎”为主的综合节育措施;3.如实填写《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签订《计划生育合同》;4.对外出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登记造册,并定期与外出人口现居住地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情况。



  第六条 施工企业外出承建工程项目,外出前必须与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户籍所在地城建部门凭《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介绍外出。施工企业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外出前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办理。



  第七条 各级公路运输、航运管理部门对从事交通运输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办理公路运输、航运许可证的领证、签证、验证、换证时,要验核《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登记入册。无证明者,不予签(验)证,不发执照。



  第八条 对计划外怀孕或不落实节育措施而外避的已婚育龄夫妇,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有关部门要共同配合,落实节育措施,阻止计划外出生。其费用由户籍所在地县(市)、区计划生育部门负责,工作人
员的往返差旅费等由当事人负责。



  第九条 外出承包项目的集体单位,应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三章 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条 从外地来本市、县(市)居住三个月以上的人员,必须向居住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派出所在办理已婚育龄妇女暂住证时,应同时查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发的《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登记入册。对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者,不予办理暂住证手续,并令其返回原居住地。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加强对外来暂住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履行下列职责:1.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教育;2.验核《计划生育情况证明》;3.落实“一胎上环、二胎结扎”为主的综合节育措施;4.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建立计划生育档案,并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合同。



  第十二条 暂住在本市、县(市)居民、农民家中或租赁公私房屋暂住的已婚育龄妇女,应持《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和暂住证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登记,并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各单位在招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时,对已婚育龄妇女必须验核《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计划生育内容。没有《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已婚育龄妇女,不予录用。
  录用单位应负责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如发生早婚超生、计划外生育等情况时,除对合同制工人、临时工本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录用单位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十四条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审批外来施工企业承建项目时,应验核企业与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订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副本,方可发给施工许可证,并通知该企业将《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副本交施工企业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备案。施工企业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施工企业要定期向企业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汇报计划生育情况。企业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工程的发包单位,应负责对施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第十五条 外地来本市、县(市)承包土地或从事养殖业及其它劳务活动的已婚育龄妇女,必须持有《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办理。对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者,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应给其承包承租,不予审批其它劳务活动。
  对外地来本市、县(市)从事交通运输的已婚育龄妇女,按本办法第七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因婚姻关系造成人户分离的,其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由女方现暂住三个月以上地方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单位在进行孕妇孕期和产期医疗保健时,应验核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准生证》。对无《准生证》的孕妇,及时报告孕妇户籍所在地或医院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做好
工作,落实补救措施。
  外地孕妇来本市、县(市)分娩,必须持有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以上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准生证》。接受分娩的医院对无《准生证》的孕妇一律按计划外出生处理,并及时报告孕妇户籍所在地或医院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十八条 对不实行计划生育而从外地来本市、县(市)避居的育龄夫妇,现暂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共同做好工作,落实补救措施,阻止计划外出生。



  第四章 个体工商户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把个体工商户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个体工商户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凡已婚育龄妇女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或换发营业执照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验核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填发的《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登记入册。无证明者,不予审批营业执照。



  第二十一条 凡因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或政策而被开除或辞退以及因不实行计划生育而自动离职、退职的育龄夫妇,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必须待落实节育措施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如领取营业执照后继续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提倡和鼓励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青年实行晚婚晚育。对实行晚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给予精神鼓励或适当奖励,所需费用从个体经营管理费中列支。



  第二十三条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夫妇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在领取《一孩父母光荣证》时,有关部门应按规定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
  独生子女保健费来源:原是待业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在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列支;原是停薪留职人员的,由原单位发给;原是社会闲散人员的,从个体工商管理费中列支,其中已从个体工商户收入中提取集体提留费用的区、镇政府,应从提留费中列支。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四条 对本办法实施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按本办法应当履行有关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因失职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当地政府或计划生育部门应追究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外出、外来人口和个体工商户违反计划生育,出现计划外超生的,应根据《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七条 外出、外来人口和个体工商户计划外生育子女,由下列部门征收超生子女费:
  1.系单位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的,由用人单位征收;
  2.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征收,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予以协助;
  3.建筑施工人员,由施工企业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征收,建筑业管理部门予以协助;
  4.从事交通、运输人员,由现暂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征收,公路运输、航运管理部门予以协助;
  5.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由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征收。
  征收的超生子女费,由征收单位按有关规定,用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对隐瞒婚育情况、知情不报、徇私舞弊或骗取《计划生育情况证明》者,以及为外出、外来人员提供假证明或有意庇护的单位负责人和当事人,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侮辱或以暴力威胁、殴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妨碍执行计划生育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外出或外来的单位和人员,必须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三个月内按本办法的规定补办有关手续。逾期未补办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及用工用人单位,可采取必要的制约措施,令其补办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杭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揭阳市龙江流域水质保护管理办法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政府


揭阳市龙江流域水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本市龙江流域水质,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龙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龙江流域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龙江流域的地表水体水质保护。

  本市龙江流域(以下简称流域)的范围包括龙江干流、崩坎水、高埔水在本市境内河段的集雨面积。流域行政区域包括普宁市、惠来县、大南山华侨管理区。

流域沿海海域水质保护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实行水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

  流域内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水质保护情况。

  第四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水质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项经费用于水质保护。

  第五条 市和流域内各县(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质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水行政、卫生、农业、林业、渔业、国土资源、工商、经济和信息化、旅游、海事、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质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六条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本行政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和边界断面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流域内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危险货物吞吐量建设相应规模的溢油应急反应设备库,有效地防控水上污染事故,更好地保护龙江流域水资源。

  第七条 流域内实施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流域内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质控制目标,确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逐级分阶段分配到各县(市)所辖河段。

  第八条 流域内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所辖河段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排污单位的水污染物排放量。

  第九条 超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该地区的人民政府限期削减辖区内水污染物排放量。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新建、扩建、改建增加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第十条 排污单位排放的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必须向作出限期治理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治理计划,定期报告治理进度,按限定的时间和内容完成治理任务,并报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第十一条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水环境污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由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流域内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排污单位必须按规定规范排污口设置,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在线自动监测监控仪器,并保证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 流域内的城镇应当按龙江流域水质保护要求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未纳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集水范围的开发区、旅游区和居住小区必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第十四条 流域内实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收费制度,具体办法按省、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应当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应当对其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检测,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集中处理产生的污泥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单位排放的污水超出排放标准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并征收超标排污费。

  第十六条 港口、码头必须配套与其吞吐能力和货物种类相适应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建立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第十七条 流域内禁止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建油、煤码头或者从事造船、修船、拆船作业。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码头和造船、修船、拆船单位应当配备防止油污染事故的设施。

  第十八条 流域内从事生产、装卸、贮存、运输有毒有害物品,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流域内使用车、船等运输工具运输有毒有害物品发生泄漏事故污染水环境时,造成污染事故者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 龙江河地表水Ⅱ类水体功能区(起点:普宁南水凹,终点:惠来潭头)内不得新增入河排污口;已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需在上述龙江河地表水其它水体功能区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二十条 流域内禁止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砍伐非更新性水源林和护岸林、全垦炼山造林以及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开垦。流域内禁止滥采河沙、禁止使用炸药、毒药捕杀鱼类。

  第二十一条 流域内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的管理,减少水环境的污染。

  流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二条 流域内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在江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禁止在离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两岸最高水位线水平外延五百米范围内新建废弃物堆放场和处理场。已有的堆放场和处理场,要采取有效的防污补救措施,危及水体水质安全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糖厂出水口至潭头村路口,长埔桥至玄武水坡水域)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污染物集中处理单位不正常运转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停止运转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的,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船舶制造、修理、拆解作业或利用码头等设施装卸油类、垃圾、粪便、煤、有毒有害物品的,根据《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它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4月27日止。



韶关市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管理办法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颁发《韶关市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管理办法》
的通知(韶府[2003]20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韶关市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韶关市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的管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涉及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的冠名与更名、地名标志的设置,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的冠名范围是指:
(一)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峰)、河、湖、塘、沙滩、潭、泉、洞、瀑布等名称;
(二)行政区划及基层组织名称,包括镇(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名称;
(三)居民地名称,包括自然镇、 自然村、片村、区片和城镇的路、街、巷、里、社区、楼群以及其他临时居民点名称;
(四)具有地名意义的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广场、花园、苑、桥梁、铁路、公路、水库、码头、仓库、渠道、堤围、渡口等人工建筑物名称;
(五)保税区、开发区名称和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
(六)具有地名意义的风景名胜区、游览地、文物古迹、纪念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名称;
第四条 市地名委员会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工作。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地名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制定本市地名管理工作、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权的规划, 负责本市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的冠名和更名工作的实施;
(三)监督和管理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标准地名冠名的使用及其各类地名标准标志的设置与更新;
(四)收集、整理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地名资料,管理地名档案,提供社会咨询服务;
(五)编辑出版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地名资料;
(六)负责地名书刊、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种图书、宣传广告及其出版物中的地名审核;
(七)依法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五条 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冠名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冠名、更名应围绕城市总体规划进行。
第六条 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有偿使用冠名权是地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指地名管理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和有关原则,由企业出资,用企业名称、商标、产品品牌等命名地名及利用地名为企业做广告,并确保有冠名使用权的企业在地名使用方面的管理活动。
第七条 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命名和有偿使用命名一般由城建部门提出,地名办公室负责组织操作和实施。
第八条 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市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相对稳定。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地名的有偿使用冠名,应按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命名,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宣传使用。
第九条 地名命名和地名有偿使用冠名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有利于人民团结,有利于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体现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特征,尊重当地人民群众的意愿;
(三)经过批准,可以人名或发展商的名字作地名;
(四)全市的镇(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广场、桥梁、山、河、湖、塘等名称,不应重名。一个镇内的路、街、巷、里、居民区、公园等名称,不应重名、同音;
(五)行政区划名称和以当地地名命名的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人工建筑物,其专名必须与当地标准地名统一;
(六)不得以著名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域名称;自然地理实体的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不得以其名称作本行政区域名称;
(七)街、巷、住宅小区应按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予以命名;
(八)地名应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能真实地反映其实体的属性(类别);
(九)地名命名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不用生僻字,不用自选字,不用繁体字,不用字音、字形容易混淆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其名称不能有损我国主权。
第十条 开展城市资源和公共设施有偿使用冠名权工作时,除应执行前列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有偿使用命名的企业或个人必须先向市地名办公室中请,说明其欲命名的实体、位置、含义及出资情况;
(二)召开有偿命名会议(或进行双边协商),通过对企业或发展商出资情况、企业位置、所命地名的情况、企业(产品品牌)名称作地名的适应程度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定进行有偿命名的企业;
(三)有偿地名确定后,经市地名办公室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市地名办公室及时在报纸上公告。
第十一条 严格界定有偿命名使用范围,在地名类别的选取上要慎密,不适宜出让的类别,尽量不做有偿使用,能有偿使用的必须对我市地名事业有利,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
(一)较小范围的地名可进行有偿使用命名,较大范围的地名不宜进行有偿使用命名;
(二)新产生的地名可以进行有偿使用命名,老地名一般不宜进行有偿使用命名;
(三)企业名称可以用来有偿命名地名。
第十二条 有偿使用命名地名,要避免与历史久远、民族特色浓厚的地名相冲突,名称定位要准确,符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第十三条 有偿使用命名地名,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
第十四条 有偿使用命名地名,要严格控制数量,在不影响地名层次化、序列化的前提下进行,真正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目的。
第十五条 有偿使用命名地名应着眼长远,一般使用年限为10年至20年。
第十六条 政府有权在发生特殊情况时随时收回其地名的有偿使用命名(如企业搬迁、企业倒闭等)。
第十七条 有偿使用伞名地名的资金收入、拍卖和处罚的收入应缴入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地名(包括有偿使用的命名地名)为标准地名。在以下范围内必须使用标准地名:
(一)涉外协定、文件;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告、文件;
(三)报刊、广播、电视、地图和有关书籍;
(四)道路、街、巷、楼、门牌、商标、牌匾、广告、印信、公共交通站牌等。
第十九条 书写地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用汉字书写地名,应当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
(二)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按国家公布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拼写;
(三)地名标志牌上的地名,必须是标准地名,并按规范书写汉字,标准汉语拼音。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按下列规定处:
(一)擅自命名、更名井在公开场合使用未经批准的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二)不按规定书写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审核擅自出版与地名有关的各类图册,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可并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四)涂改、玷污、遮挡、损坏、移动地名标志或在地名标志上悬挂物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盗窃、破坏地名标志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